草稿拾遗 003期
2021-6-27
| 2023-9-18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上周末草稿拾遗断更了一期,一方面是因为写了另外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另一方面是准备的内容,好像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因此没有选择发不出来。干脆整合到这周一起发布。
正好这周末搬家,又遇上牙龈发炎,基本上都没怎么阅读和写作。上周准备的内容,就避免这周也咕咕咕。生活中如是多一些“正好”,也会是很幸福的。

思想碎片

不要在微博上和人对线

上周末和几位朋友聚会,聊到微博的舆论环境。
朋友讲述了在微博上和人讨论的经历,经常会遇到键盘侠和杠精,这些人不会去了解事实,知识无脑杠你,即便你说出了充分的论据,也没有用,根本不和你讲道理。
甚至有一次,在一个小V的微博下留言指出他的错误,竟然被小V删评论拉黑。而微博的机制是如果被认证为V的人拉黑,就无法在微博上发表评论,需要答题才能恢复。对这个设定朋友真是愤愤不平,大骂@来去之间 。
永远不要在微博上和人对线,甚至没必要参与讨论。毕竟微博是一个本科率只有4% 的地方,大部分人不能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而在中文互联网这个偏激的舆论环境下,大部分的网民都很容易走向偏激。没有人关注事实和逻辑,大家只希望听到脑子里希望听到的声音。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几个人做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每个人从0-100里选一个数字,最终谁选择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数字平均值的2/3,谁就胜出。
在这规则下,如果每个人都理性分析,所有人都应该选择0。但是实际在社会中测试,这个数字最终接近22,在高等学院中的测试,这个数字最终在13左右。
某种程度上,这个数字可以代表该群体的理性程度。但有趣的是,最终并不是那些最理性的,选择了0的人赢得游戏。
这个世界的真相并不掌握在那些最接近0的人里,而是那些选22的,比别人多想1~2步,可以把智慧结合到实际中去的人。
前段时间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学者质疑马化腾,有多少数据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这种非常明显的就是民科,根本不理解数据库对大公司的意义,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大概这样的学者就是选0的人,而马化腾则是那类选22的人吧。

厨子与食客

最近在读《鱼翅与花椒》,一位英国女生扶霞写的有关中国美食的故事。陈晓卿老师评价这本书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一本。
文中作者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厨师从来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春秋时期,孟子就说过“君子远庖厨”,觉得君子应该避免从事厨子的工作。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有记载的大厨只有两位,一位是商超传奇厨师伊尹,另一位是周朝的大厨易牙。易牙到今天仍被湘菜厨师奉为祖师。
相反,反而许多菜,会因为食客而出名。如清末有名的美食书籍《随园食单》,大家都记住了他的作者袁枚,而他的厨子王小馀却不为世人所知。再比如东坡肉以苏东坡命名,却不记得苏东坡的厨师。
看来中国传统文化里,厨师从来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而在今天,厨师却很受待见,大家在视频网站上看吃播,看王刚做菜,都非常享受。好的厨师,和美食一样,收到了关注和热爱。

阅读分享

存在有效的偷懒办法吗?

一个北大学霸的故事:
做一套数学时间需要1.5小时,高考前至少需要花1500小时做这些卷子。而他花了150个时间找了几百套卷子,然后把考题类型进行归类,每个类型的题又花几个小时死记硬背解题思路。后来遇到相似的类目,就都有解题思路了。后来遇到题目就变成了练习每个类型题的做题速度,再到后来就变成了这道题不用做,那道题不用做。按照这个方法,大概节省了1000个小时的时间。
读到文章中这个故事,感触良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当年我高三那个认知水平,哪里想得到这种方法啊,活该人家读北大,我读....
 

乌苏啤酒是如何破圈的?

乌苏啤酒,是新疆省的地方啤酒,2019年之前甚至都没出过新疆,但在2019年以后,却成为了社交平台上人人分享的“大乌苏”
2019年全年乌苏啤酒销量上升45%。2020年,在全国啤酒销量总体下降20%的背景下,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销量就超过了2019年整年。
这篇文章讲述了乌苏啤酒是怎么从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做改变,成功破圈。
 

如何进行有意义的交谈?

什么是有意义的交谈?
当我们在和某个人聊完天以后,对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从交谈中学到东西。这样的对话即是有意义的。
如何进行有意义的谈话呢?
  • 发起开放性的提问
  • 避免询问过于私人的问题
  • 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交换对方的想法
 

我的问题

这周没有金句分享
而我想留下我的一个疑问:如何获取有效的反馈呢?
做为一名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获取用户的反馈。而作为个人,在个人成长中,获取有效的反馈同样非常重要。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很难获得有效的反馈。一方面,赞美或批评一个人都需要很高的成本,许多反馈的声音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沉默。另一方面,我们能够获得的反馈往往来自于少数几个人,而很难获取广泛更全面的反馈。
所以我也想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反馈呢?
如果你有答案的话,可以留言告诉我,万分感谢。
 
notion image
  • 草稿拾遗
  • 草稿拾遗024期近期思想碎片
    Loading...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