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拾遗 051 期
2024-11-1
| 2024-10-31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好吧,你好!
失踪人口回归,一年没更新 Newsletter。
 
我是潦草学者
这里是草稿拾遗
一份关于 个人成长、效率工具、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商业的 Newsletter
 
 

🍻 生活体验

 

为什么停更了一年?

这个 Newsletter 是一份以推荐优质内容为主,加上一些我日常的思考和碎碎念。
但实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慢慢我意识到:那些能够让我有 Spark 感觉的内容越来越少了。
阅读相同题材的内容多了,例如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我大概阅读过 80% 的内容题材,再接触新的文章时,经常会觉得和过去的内容差不多,思路相同。
有很多次,当我打开编辑框,写下一些内容后,又觉得这些内容并不这么值得推荐的时候,又把文字继续删除,如此往返,当时慢慢就写不出内容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感到疲惫,
写 Newsletter,大部分时候不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高的工作。当然也有很多 Newsletter 做的很好,但至少我是这样的,写 Newsletter 大部分时间是记录自己阅读的内容,我的思考和感受,一直没有做收费,所以当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更新的动力。
所以这是一个停更了一年的 Newsletter 博主的心路历程。
 

没有更新 Newsletter 的一年,我在做什么呢?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完全投入了生成式 AI 行业的浪潮,在公司做了一个虚拟陪伴的应用。跑了一整年的时间,也算是 AI Native 的产品经理了。ALL IN AI 是我接下来的职业规划,做和生成式 ai 相关的事情。在变化很快的浪潮里,成长会更快。
当然我也没有放弃阅读,思考,记笔记。我的笔记系统依旧还在运行,但今年的绝大部分阅读的内容,都和 AI 相关,AI 的最新进展,论文,各种类型的 AI 技术的发展等等,回头看,还是成长了不少。但也有困境,因为能力的限制,我一直做的只是 AI 原生应用,最多到模型凯尔微调,没办法往大模型的更上游走走,现在 AI 原生应用又很难做出可以持续盈利的产品,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比较少团队可以找到 PMF。
我们的产品也是这样,在经历了年初比较好的发展之后,在最近的半年时间里,遇到了各种大厂竞品的阻击,遇到了各种监管等等,发展得不太顺利。
所以如果你对 AI 感兴趣,或者有什么产品的 idea,可以回信和我交流。
 
 

为什么恢复更新?

最近想法有一些改变,
我更多地先把这里当做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
Newsltter 本身是一个比较“私域”的内容形态,得益于邮件这种媒介,我觉得 Newsletter 很像是一对一的深度交流,现实中我并不爱做大量的表达,而邮件这种文字表达的方式,就很适合我。
所以后面,我会在这里写更多自己的想法,读到的好内容。
 

下次更新什么时候?

我只能说,我不确定哈哈。
我可能要找找创作的感觉,争取像原来一样,一到两周更新一次。
 

🤔 思想碎片

01 什么时候适合投资/创业/副业?

最近看到两个比较相似的讨论。
例如,什么时候适合理财?什么时候适合创业?什么时候适合做副业?
这本质上是一个决策的问题,既然是决策,那必然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投入产出比、风险,机会窗口等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一概而论。
 
但我们可以提供两个角度的思考:
一个是当你犹豫的时候的原则
如果你在做一件消费型的事情时产生犹豫,那就不要去做。
如果你在做一些生产型的事情时产生犹豫,那就先做起来再说。
 
另一个是衡量投入产出比,例如有网友这样的回答
多少钱才好算理财? 本金*收益率,需要占到工作收入的30%以上。
什么时候可以把副业变成主业? 产品收入占到工作收入的 1.5 倍以上。
 

02 至少不要成为文化上的“穷人”

读到一句话
如果你想要名声,就去解决穷人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财富,就去解决富人的问题。 穷人不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他们只是想忘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娱乐的需求永无止境。
赚穷人的钱,毛利率自然非常低,因为穷人的消费能力也低。
赚富人的钱,毛利率高,因为富人的时间价值高,解决他们的问题,你可以获得更高价值的钱。
 
最后句话听起来确实有些刺耳,但不得不说,最近我会有这样的警惕。
警惕自己似乎投入了太多时间某地对娱乐的需求的探索中,感到很愧疚,当又经常陷入进去,警惕自己变成一个“穷人”。所以我紧急删除了抖音等娱乐来源,这样至少不会在“行为”上,成为一个穷人。
 
当然这时候又不得不分享另外一种观点:
自律,努力,好学等等,都是良好的品德,但并不是说你做到了就一定能赚到钱。非常富有的每天刷着抖音直播给女主播刷嘉年华的老板大有人在。自律,努力的穷人又有。
自律,努力,好学等没得和赚到钱的关系,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但只是说,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更有机会把握到机会。又或者,即便机会不出现的话,至少也不会成为在道德和文化上的穷人。
 
这个话题,延伸下去,或许就是穷人思想和富人思想的区别,刚好我读过相关的几本书籍,后面有机会可以放到公众号的文章里讲讲。
 
 

📰 内容推荐

老实说,从之前读过的内容里找到推荐的文章,还是可以挖掘出来的。但从近期读过的文章里找,真的是一件难事。因为近期我阅读的内容可能更多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我提升。
所以后面我会精简这个部分的内容,变成值得推荐的内容。

文章推荐

为什么中国没有 Youtube ?

这篇文章讲解了为什么 Youtube 的成本比 Bilibili 低这么多?
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供应链格局的原因,简单地说,是因为产业格局不同,Youtube 面对全球市场,各地的运营商是分散的,议价权低,只能提供给 Youtube 低的成本。而中国市场的运营商是垄断市场,议价权高,各个视频流媒体平台,只能支付高额的带宽和流量费用。
AI 总结:中国的视频平台如B站一直在争夺"中国的YouTube"的称号,但它们面临着高昂的服务器和带宽成本。与YouTube不同,中国平台缺乏类似的商业模式和成本优势,导致它们难以维持竞争力。最终,想要复制YouTube的成功,对于中国的视频网站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成本类别
YouTube
中国视频网站
原因分析
带宽成本
YouTube利用Google的全球网络布局和Peering策略,减少了对运营商带宽的依赖。中国视频网站需要向运营商支付高额费用。
服务器成本
相对较低
相对较高
Google Cloud的资源复用和规模效应降低了YouTube的服务器成本。中国视频网站可能缺乏这种规模效应。
内容成本
主要是后付费给内容创作者
包括预付费签约费用
YouTube主要依赖广告收入和内容创作者分成,而中国视频网站为了获取独家内容,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预付费用。
广告投放成本
高效,依托Google Ads精准投放
可能较低效
YouTube的广告投放系统成熟,能够实现精准投放,提高广告效率。中国视频网站在这方面可能还在发展中。
 

A 股与闪电

 
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 A 股和美股的区别。文中提到A股长期收益与美股相差不大,但 A 股牛短熊长,体验较差。美股牛长熊短,体验较好。
这与A股多为资金推动型行情、投资者认知不足有关。换句话说,参与 A 股投资的散户和资本,大部分带着投机的属性,但美股的投资者更多地带着投资的属性,这导致了不同。
也与中国人的资产配置有关,大部分资产的配置配置在房地产市场和银行储蓄,每次股市有行情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资金从储蓄转移到了股市中,导致了牛短熊长的局面
而我依旧推荐孟岩的投资内容,
在股市猛涨的时候,他会提醒你不要盲目入场。
反而在股市不景气的时候,长钱基金会持续低于估值的股票入手。
孟岩一直在坚定地做价值投资者的教育工作,他写的大量文章,都鼓励读者做一个价值投资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有知有行 APP,从投资第一课开始,对价值投资有一个简单的理解。
 
 

归藏的 AI Weekly

AI 行业的周报,每周阅读可以了解本周行业的最新进展,已经稳定更新一年多。你甚至可以从这份周刊里看到从 chatgpt 发布到现在的 AI 行业迅猛的发展历程。
 
这份周报我已经订阅并且阅读了一年多,非常适合想要持续跟进 AI 行业的发展的朋友。
你可以在Quail 或者小报童订阅这份 Newsletter。
 
如果你是在小报童订阅的,我和可以收到一份小小的推广佣金,感谢。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文章,或是转发给你喜欢的人,或是给我买杯咖啡,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和我一起学习,你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点击 https://zhiy.cc/messy ,可以通过邮件接收草稿拾遗
 
  • 草稿拾遗
  • 没人可以打得过字节跳动类比思维 | 新产品 Analogy 内测邀请
    Loading...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