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何以幸福?
2021-5-30
| 2023-9-18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生活何以幸福?

在中国,很多人活在这样的思想中“等达成某个目标,我就快乐了”。很多人把快乐建立在达成某个目标上。
学校里的老师也会这样教导学生。
初中老师对你说:“加油,再加把劲,考上高中你们就幸福了。”
高中老师对你说:“加油,再加把劲,考上大学你们就幸福了。”
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上了老师的当,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才刚刚开启人生的困难模式。又会有人告诉你:“买了房子你就幸福了”
恰恰相反,那些把快乐建立在达成目标上的人,往往却很难是幸福的。
人们通常会误高估达成重要的目标,所带来的快乐。达成目标所带来的的成就感,往往很快就淡去了。
达成目标带来的愉悦感,确实非常强烈。但是仅仅在两天后,那些你以为会保持很久的成就感,那些你最珍视的来之不易的喜悦,忽然间变得烟消云散。失落和空虚会再次占据了你的心,等待你的还是每天的生活,和新的目标。
这种幸福可以被称为“幸福的假象”,他们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保持。因为它本身就是和负面情绪共生的。当负面情绪消失,这种虚假的幸福也是不长久的。
真正的幸福感,需要我们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并快乐地努力和奋斗。

幸福是什么?

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中给出的答案是,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
快乐是一种情绪状态,一种积极的愉悦的情绪状态,快乐代表着的是当下的利益。而相对地,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我们在行为时,不能只享受当下的快乐,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利益,所以幸福像是在当下和未来的利益之间权衡,找到一种好的平衡状态。
在《何为良好生活》中,陈嘉颖进一步将快乐区分为情绪之乐和志意之乐。情绪之乐有可能是虚假的,磕药买春获得亦是情绪之乐。而志意之乐内融于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这两种快乐都是积极的愉悦的情绪状态。区别在于,行嗑药买春之事时,免不了顾忌被发现的后果。而那种内融于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实在的快乐。

幸福是意义和快乐的结合

真正的幸福感,需要我们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并快乐地努力和奋斗。
幸福不是到达山顶时的欣喜,也不是半途而废的庆幸,而是既享受登上的过程,又享受登顶的喜悦,享受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只有快乐是不够的

一方面快乐总是不可持续,很快就会消退。另外一方面获得快乐的阈值会越来越高,纯粹地享乐只会越来越难获得快乐。我没有意义的,完全是肉体上享受的快乐,那嗑药的瘾君子的快乐是幸福吗?显然不是的。

只有意义是不够的

一般来说,一个行动的目的,有意义的目标、无论意义多么伟大,都很难长期坚持同一件事情。如果过程中没有快乐,我们很难持久地坚持目标。
当然也有些人愿意承受痛苦,过“忙碌奔波”的人生,但他们很难得到幸福的。刚刚毕业的青年,接受拼多多9116的工作作息,接受这种困难和痛苦来换取不错的报酬,完成自己在社会中的原始积累,这样的生活肯定是不幸福的。用不幸福的生活换来不错的报酬,也是一种选择,年轻人在当下和未来的利益权衡中,更愿意也更适合选择未来的利益,毕竟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是最小的。
当然选择幸福的方式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避免困难,困难和痛苦是必要的,经历痛苦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幸福。

生活何以幸福?

1. 相信自己配得上幸福

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有来自内在和外在的种种阻碍。
许多人感受不到幸福,是因为内在的阻碍。可能是因为陷入了“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当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时,我们就很难去感受生命里那些美好的事物,哪些能带给我们幸福的事物。
害怕失去的人,会通过让自己变得一无所有来保护自己。
追求幸福,首先我们必须坚信自己配得上幸福,每个人都如此,我们生来就有享受快乐和意义的权利。也必须全然地接纳自己,接收自己的核心价值,接收真正的自己。没错,就是你,值得过上幸福的生活。

2. 制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真正的幸福感,需要我们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并快乐地努力和奋斗。
制定目标的好处有很多。一个好的目标,通常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只有在方向确定以后,我们可以精力和注意力专注到努力的过程中。拥有清晰的目标,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努力过程中,拥有心流的体验。

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有意义的呢?

首先,追求幸福而制定的目标必须是从自身的价值观和爱好出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
《幸福的方法》里定义了一种自我和谐的目标。
如果我们把目标重点放在自我和谐上,我们将会更快乐。
这样的说法与《和为良好生活》中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层级类似,近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幸福感的品级和人类需求的品级连在一起。他把人类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当我们找到的这种目标,是为了自我实现需求而存在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我们会觉得这个目标更像是一种“使命感”。
选择自我和谐的目标通常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因为社会影响和压力经常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MSP模式:帮助寻找自我和谐的目标

MPS模式,指的是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和优势(Strengths)。
你只需要问自己3个问题:
  • M(meaning):什么是让你觉得有意义的事?
  • P(pleasure):什么是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事?
  • S(strengths):什么事你擅长的事
如果有一件事同时符合以上3种,那么你在进行这个行为的时候,是可以感受到使命感的。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根范本:
作者找到了她的自我和谐的目标,让她感到有使命感。是留在校园中教学,而她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也成功成为了多年了第一个超越经济学原理的课程,每堂课程都吸引了上课。上课的人里,不止有学生,甚至还有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3. 训练在过程中感受幸福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在初中的课堂上,我的语文老师就教导我这句话。而我到后来才真正理解这句话。在生活中,在漫长的人生中,如意的事情只占据了10-20%,让人失望的,糟糕的事,也只占据了10%-20%。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平静的平凡的。
所以是否幸福,很多时候取决于能不能在平静的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幸福的方法》里也同样说道,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快乐总是易逝的

被问到最近痛苦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很快想到答案。
但当被问到最近快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许多人就会陷入思考。
快乐总是易逝的。科学研究表明,同样级别的痛苦和快乐的情绪,痛苦情绪所产生的多巴胺往往在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而快乐很快就消散了。这是一种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让我们可以不被连续的快乐麻痹,我们的祖先得以在处处充满危险的原始森林中保持警惕,活了下来。

幸福来源于高频的小高潮

正因为积极的情绪总是易逝,相比忍受了很久的痛苦后的一次激动的,强烈的快乐。强烈的快乐。在生活中感受高频次的小确幸,是一种更容易变得幸福的方法。
我们应该更多地在生活中感受或是创造快乐。
第一种,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降低自己的期望,更能感恩和知足。查理芒格对生活幸福的建议中也包含了这点。(期望别太高、拥有幽默感、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
我想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很同意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一份简单好吃的晚餐,一次相谈甚欢的聊天,一次不期而遇而感到幸福。虽然生活也有困难,也会劳累,但是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面带微笑,总能给人带来正能量。那种生活的状态,是很幸福的生活状态了。
第二种方法,热爱生活的人,总能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快乐。约朋友去看一场展览,一场电影,一次livehouse。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仪式感。多向你的朋友求助,也多帮助他人,让彼此感觉是被需要的。这些都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创造。

一个小练习,更好地感受幸福

《幸福的方法》里提供了很多联系感受幸福的方法,我选择了这个自己在使用的,觉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天睡前写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这些事情不需要很大,很多甚至只是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例如,某天让我感受到幸福的5件事情是
  1. 早餐的冰美式,真的可以帮助我瘦脸,眼袋都没了!
  1. 以后都要在公司叫轻食外卖做晚餐,吃完刚好下班,太舒服了.
  1. 下班前,同事把窗帘拉了起来,看到了广州美好的夏日景象;
  1. 读到一篇讲破冰的文章,说得太好啦。好像 对社交关系有了新的看法;
  1. 晚上买了一斤荔枝,这周可以大饱口福了;

幸福与成功的关系

追求幸福时,不得不谈的是幸福与成功的关系,这里的成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赚有很多钱,在一线城市里住200平的大house,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成功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幸福吗?幸福的人一定会获得成功吗?幸福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幸福的方法》里引入“目标”这一中介来解释。

幸福与目标的关系

幸福需要一个具有快乐和意义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目标让我们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地,有明确方向地努力。但是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目标与成功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拥有目标的人更加容易成功,而且那种有挑战性的明确的目标(设定了时限和具体的成果)通常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幸福与成功的关系

幸福和成功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幸福感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成功的人也有更好的条件追求幸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根据2018年“自然人类行为”的研究,研究对全球170万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却是,并不是收入越多,幸福感就会随之越高,而是存在一个饱和点。
对于主观幸福感,当年收入达到9.5万美元,就会饱和,而对于情感满足,饱和点位于年收入6到6.万美元。这意味着,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是双向,高收入不仅仅会带来更多的物质满足,却也容易抬高获得快乐的门槛,还会激起更多的物质上的渴望。
在拼多多接收9116的年轻人,可以维持那样的生活状态多少年呢?或许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财富带了的快乐就慢慢减小了吧。那时他们也会想起追寻幸福的生活,有了财富的积累,也让他们更有钱去追寻幸福。
一句话总结本文
真正的幸福感,需要我们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并快乐地努力和奋斗。
这篇文章是读过《何为良好生活》和《幸福的方法》后,结合了过去读过其他书籍或文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写下的关于幸福的讨论。
就像我们总是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的终极问题一样,生活幸福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或许短期里我们追求其他的东西,但是放长远到整个人生,我们总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
毕业后这一年里,进入了工作的状态,生活怎样变得幸福也是我会思考的问题。到今天或许有了些答案。
但光有答案还不够,幸福的生活需要实践。今年以来,自己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情感状态都比之前好了很多(学习和创作状态有所下滑)。也可以说,比起前两年,生活变得更幸福了。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好的状态,幸福地生活吧。
 
 
notion image
  • 幸福
  • 何以为家效率与体验
    Loading...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