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拾遗 006期
2021-7-25
| 2023-9-18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上周断更了一周,赶紧给自己找点借口,比如说上周去拔了个智齿,身心疲惫,周末在家里自我治愈了两天,又出门看了个脱口秀,结果笑到伤口渗血哈哈哈。借口不多说,开始这周的newsletter吧。

思想碎片:

语言的滥用 语言环境的腐败

笑果脱口秀的这期视频里提到
当我们需要表达开心的情绪时,“哈哈”已经不够用了,必须用“哈哈哈哈哈”,甚至现在更多地使用“笑死”这个词;但需要形容一件事情的厉害时,语言变得及其匮乏,千言万语总结为一句“牛逼”,“给力”,现在已经开始使用“YYDS”了。
《是什么让我们从「哈哈」变成「哈哈哈哈哈哈」》| 视频传送门
当下我们是不是在经历着一种语言环境的腐败呢?
这篇,文章里提到: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的减弱、互联网语境对极端化的青睐和中间地带的缺失,正在造就语言的滥用和语言环境的腐败。
  1. 对情绪的简化,表达极端化。总的来说,正如我们把所有的感情关系,总结为“渣”和“不渣”两种,我们对情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是在减弱的。;
    1. 拿我们都很熟悉的“渣”这个词为例,它无疑是“把人性的幽深过度简单化”的典型。当它被使用在文学作品上的时候,不论是包法利夫人的渴望,还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绝望,乃至思特里克兰德难以抑制的艺术冲动,人类在一对一的两性关系中无限丰富的精神状态,都可以被简化为“渣”和“不渣”两种
  1. 使用带有情绪化标榜心智的词语,基于事实、逻辑与理性的公共讨论变得难以进行。却将基于立场、态度和身份的相互攻讦设定为唯一的讨论方式;互联网上,频繁使用一些形象的词语定义其他人,比如“破防”“油腻”这样的词,好像我这么说你,你就是,别反驳,解释就是掩饰。
  1. 扭曲原意,将词语原有的意思抽离,赋予一层新的意义。比方说自从项飚老师出圈以后,“内卷”这个词被广泛地应用,所有的竞争都被归结为“内卷”,没人关注“内卷”的真实含义。
《舔狗,吃瓜,带节奏....网络流行词如何污染公共讨论?》| 文章传送门
在我看来,互联网的出现确实加速了语言的环境的变化。
相较于印刷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表达的成本下降,传播速度和传播半径飞速提升。
一方面,传播速度和半径的极大提升,产生了更多语言碰撞,也加速了环境的变化。
另一方面,过去出版是一道表达的门槛,能够出版的文字,表达都相对理性。但如今更多的人接入互联网,平均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减弱。使用虚拟的身份发言,不需要对表达负责,表达的道德感也缺失了。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很难改变环境,但我们自身应该警惕对语言的滥用
  1. 使用“内卷”时虽然爽,大家都在用,但要警惕这个舒适区,尽量使用贴切的文字描述。
  1. 多阅读,多经历,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
  1. 多写作,基于事实,进行理性的有逻辑的表达练习。

吴亦凡事件里我的几个洞察(不一定对)

洞察1:在被骗炮这个事情上,男女生的共情不同

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我就在强调,这一个事件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事件,希望最后不要又发展成男女性的对立。但很遗憾,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次事件已经完全发酵成了男女性的对立。
思考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对这一事件,男生很难对此产生受害者共情,相反女性却共情很深。其原因是男女性的生理差异,这样的差异是客观事实。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男女性的角度便是不同的,慢慢发展成了男女性之间的对立。
针对此,还是想说,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男生和女生两类人,每个个体的想法都不同,希望我们在表达时,少一点:“你们男的怎么怎么样”“你们女的怎么怎么样”的表述。

洞察2:完美受害者?终究还是群体的狂欢

在这次时间中,可以说没有单纯的人,每一步都带着利益,无法是利益的博弈。
都美竹从来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微博上的支持者们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完美受害者。其原因还是写在《乌合之众》里,在群体里,群体终究会合并同类项,都美竹的支持者们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微博上出现#girls help girls#的话题。群体里大家早就忽略了事情的复杂性,而只记得都美竹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她需要我们的帮助”。
基于这个“完美受害者”的共识,群体会进一步突出有利于验证这个共识的言论,形成某种群体的自洽。这次时间里,当都美竹的微博只披露了吴亦凡的道德和性能力不行的时候,群体就已经臆想出了几十个像“都美竹”这样的完美受害女生形象,和无恶不作的吴亦凡大恶人形象。
但事实往往不合群体的意愿,暂时并没有证据坐实吴亦凡参与过诱奸等犯罪事件。或许群体里的每个个人都很理性,但整个群体就是不理性的。

洞察3:在微博上和你女性主义者对线的,往往都挺尊重女性的

这听起来似乎挺讽刺的,但我感受到身边那些在微博上和女权主义者们对线的人,往往都挺尊重女性的。
往往参与这样的讨论的男生,不反对女性追求权利,自己本身也很尊重女性。因为收到了群体性的攻击,为自己鸣不平,或者是觉得不合逻辑,却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提出不同的意见。
真的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要么年纪比较大不使用微博,要么根本不想理睬女权主义者的言论。
回看这个洞察,极有可能是错的。
微博上确实也有很多无脑对线的人。
我的这个洞察来自于身边的几个朋友,虽然反对“女拳”但理性地进行讨论。我自己本身微博看的不多,看了读者分享的一些截图后,意识到了这个错误。
我知道上面的这段话,表达出来后很容易挨喷,但我还是表达出我的想法,尽量客观地表述。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也可以理性讨论。

阅读推荐

两期猫助的播客访谈节目

猫助是多抓鱼的老板,多抓鱼是一个二手书/服装商城。我也在多抓鱼上买/卖过好些书。但推荐这两期播客,和多抓鱼平台没有关系。
单纯是听播客时被猫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我从播客里感受到的,猫助是一个语速特别快,话特别多,亲和力还特别强的一个人,大概是那种在南方少能看到的女子形象,比如说她讲到和她现在的老公第一次见面时的剧情,是她主动上去打招呼说“hey,你就是XXX吗?”,然后便扬长而去。
我当时就在想,这样的剧情不是只有电视剧里才会出现吗,怎么会有这样“不真实”的剧情。听着她讲述故事,对于我来说就好像是了解到一种身边遇不到的人,还挺有意思的。
No.26 跟多抓鱼的猫助聊聊二手生意和创业态度
不夸张地说,猫助是我最喜欢的创业者之一,既有对商业和业务敏锐的认知判断,也有文艺青年理想主义的特质。这两种能力很少在同个人身上有体现。 我甚至为了致敬猫助和多抓鱼,在自己的书里引用了一段故事: 知名的二手书产品多抓鱼的创始人猫助是这么描述她的第一个版本的:"我们找了一些可能有意愿卖二手书的朋友,然后说如果你想卖书你就@群主,群主会给你约快递,最后群主会单独把钱打给你。群主收到书之后会把书名写在Excel表上面,然后再发到群里说,我们今天上新了,快来挑挑都有什么你喜欢的书。这就是最早的多抓鱼。"这是我见过最典型的 MVP 之一了, 这次跟猫助聊又是颇有收获的一次,也希望在做二手生意创业,和对待生活、工作态度方面,对你有所启发。 多抓鱼想法的雏形在大学摆摊时候就已经有了 二手可以让大城市新来的年轻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我们想做一家不给宇宙增熵的公司 越重要的活儿反而给新人做是很莫名其妙的 老板才是台前的明星,大家不会关注背后的编导 作为老板也要抢书的,也太难抢了 创业后才更能看懂铃木敏文 片尾曲(嘉宾推荐): Lo Que Siento - cuco 猫助在上海线下店的小书摊
No.26 跟多抓鱼的猫助聊聊二手生意和创业态度
 

「不过周末」的生活态度

「也谈钱」公众号的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一种「不过周末」的生活态度,我很有感触。
首先「不过周末」并不是说每天都上班,而是一种不过分把工作日和周末分开的生活态度。
如果过分地强调工作日和工作,特别是在工作时长超长,996的今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工作日就是要上班,周末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因为工作日太繁忙,很多人的周末都躺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这样的角度想,一周里有5天的时间不属于在自己,周末时间虽然终于属于自己,却要为下一周的工作而“充电”,未免太难过了。
而「不过周末」,强调的是我可以掌握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不把工作只看做工作,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过分地强调工作日和周末的区别,其实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一天里,我都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我会花固定的时间用于睡眠,运动和阅读,花4-6小时的时间用于高效工作(请注意,工作并不意味着就是上班,像我现在这样坐在电脑前写写文章,也是工作的一种方式)。
剩下的时间,便用于娱/社交/休息都好,特别是每天晚上做完一天的todolist,坐在日记前回顾自己的一天,真是每天都收货满满,感到幸福。
我可能找到答案了,实验不过双休日后的第 6 周
我拿自己搞了个真人实验。起因是我最近分别读到的两个印象深刻的观点: 找到一个方式让工作本身成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最有盼头的部分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工作不一定是上班) -- Lawrence Yeo 金钱是你的身份放大器 就像我们一直说的,财务自由不是从此以后就什么也不做了,而是能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儿,不再瞻前顾后。 (如果我们找到了 ta,对我而言)我不知道这是星期四还是星期六,那并不重要 -- MJ DeMarc 百万富翁快车道 把这两句观点连起来,我得出了一个有点叛逆的猜想: 有没有可能不过双休日反而会更让我们更加舒服自在呢 ? 虽然逻辑说得通,但我自己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一周忙 7 天能比做五休二舒服自在。为了搞明白怎么回事儿,我拿自己开展了这场试验。 不过周末,我会经历怎样的变化? 今天是 2021 年 7 月 18 日,试验已过 6 个周末,这是第 4 次记录。 我有了一次顿悟式的体验。 有一天我在像往常一样写东西,突然就有点犯懒,特别想去看动漫(以前周末经常看)。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突然问了自己两个问题,结果问完自己就懵掉了: 我想去看动漫,OK,说明看动漫应该很开心的。那我现在回忆一下过去这些年立刻就能想起的幸福瞬间,有哪些是和动漫有关的? 结果,一个都没有。最幸福的瞬间往往都是工作、生活上取得了巨大进展的时刻。 突然间,我感觉有点迷惑了,再接着问了自己第二个问题: 刷完一部动漫,那我是感觉自己更幸福了还是更空虚了? 我总是自己一个人肝剧,几乎每次,短暂的爽感过去我都觉得挺后悔自责的,发现其实也没收获到啥,反而是空虚更多。 我发现了意识上的矛盾,大脑在怒吼"赶紧玩去吧",但所有的事实却都在指向"我其实没那么喜欢这件事儿"......
我可能找到答案了,实验不过双休日后的第 6 周
 

Wes Kao的读书经验/方法

  1. 不要把目标定为读更多的书。 你可以一年只读1本对你帮助很大,印象深刻的书,而不要去追逐每周一本的阅读量。
  1. 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 读书或许是为了学习工作技巧,或许是为了消遣,或许是为了考试。依照自己的目的,主动地去阅读,而不是被动地推荐。 如果是为了消遣而阅读一本书,那就享受书中的每一页,不必追求阅读速度。
  1. 不追求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如果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想法,那在你的想法得到改变以后,就可以暂停阅读了。继续阅读是保证这本书的后续内容对你有用。(要敢于放弃一本书,不要每本书都追求读完)
  1. 善于利用图书馆
  1. 好书值得重复阅读
  1. 做读书笔记
  1. 出版的难度降低了,因此你有可能在某些方面知道的比作者更多,阅读时保持批判性思维。
 

金句分享

  • 很多时候,清晰地提出一个问题时,心中就已经有答案了。
  • 不爱上班的人很多,但不爱工作的人其实很少。via.张潇雨
  • 基于事实、逻辑与理性的公共讨论变得难以进行,却将基于立场、态度和身份的相互攻讦设定为唯一的讨论方式。
不知道觉得文章是否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喜欢这期newsletter,可以订阅到你的邮箱。 当然你也可以关注公众号@不苟活日记,和我一起学习
 
 
notion image
  • 草稿拾遗
  • 1点分享|有关大脑与记忆草稿拾遗 012期
    Loading...
    目录